儲蓄型保險規劃
什麼是儲蓄型保險?
儲蓄型保險是一般人常用的理財工具之一,廣義來說只要是以資產增值為主要目的的保單就可稱為儲蓄型保險,分為還本型(到期後領回一筆錢)、增額型(保額及解約金逐年增值)、年金型(每隔一段時間領回部分數額)...等,此外不同的儲蓄型商品亦會有不同的保障內容,例如身故給付、豁免保費、特定傷病.....,因此在規劃時需因人而異,挑選合適的商品。
在眾多的金融工具中儲蓄型保險具備哪些優勢?

克服人性弱點
財富的累積最常遇到的狀況不外乎是『想要的永遠比需要的多』、『缺乏紀律』、『投資追高殺低』.....,找到克服人性弱點的方法或工具,就等於在財務目標達成的路上站穩了腳步。

保護資產
不少儲蓄型的保險商品都具備保護資產的效果,例如:在失去工作能力時的免繳未到期保費機制、婚姻失和時的資產分割預防功能....等,財富多了護城河。

簡單明確
當啟動規劃開始,我們就已經能知道6年、10年、甚至30年後能夠擁有多少錢,因為簡單明確,讓我們能更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其他對你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
細水長流的現金
儲蓄型保險所帶來的是與生命等長的細水長流型現金,透過時間、複利與保險機制,讓我們面對景氣循環、少子化、高齡長壽都能無所畏懼。

圓夢、子女教育、樂活退休
面對景氣循環、少子化、高齡長壽
您是否已經準備好無所畏懼的現金流?
夢想金
30歲的Sandy是某醫學中心的住院醫師,雖然薪資仍不及主治醫師,但與其行業同儕相較,還是挺不錯的,但細數工作這幾年下來,手邊的存款其實不多,未來希望能就近照顧父母,因此想在台中市區買房,卻連頭期款都感覺遙不可及。
問題分析:
-
工作壓力大,喜歡透過購物抒壓,難以有紀律持續記帳與儲蓄。
-
有投資股票的習慣,卻未好好做功課,經常小賺大賠。
-
雖然想在台中買房,但實際上對於大概要準備多少頭期款,仍無明確目標。
解決方案:
-
先釐清買房需求(地段、坪數、格局...等)與房貸試算,預估買房自備款約需500萬,並將此金額設為目標並設定達成年數。
-
收入的20%配置在美元利率變動型保單,20%配置在個股,讓資產穩定增值但同時也有投資獲利機會。
-
30歲啟動6年期計畫,每年將250000元配置在保單,另外的250000元則視情況進行投資,無論投資成效如何,未來確定至少有153萬,甚至超過200萬的購屋款基礎。

子女教育金
趙先生與趙太太,家裡有兩個孩子,夫妻倆對於教育十分重視,8歲的哥哥就讀私立雙語小學,10歲的妹妹之後當然也會依循著哥哥的腳步就讀同一間學校,這間學校的國際能力課程,是夫妻倆非常喜歡的部分,因為他們希望兩個孩子,日後到國外就讀大學,拓展更多的眼界。根據留學顧問公司的公開資訊,若以到美國就讀大學,四年下來要預備30萬美元/人(包含學費、住宿費、生活費...)是較安全的金額。
問題分析:
-
60萬美元(30萬美元x2)不是一筆小數目,須考量之後是否會影響退影響夫妻倆的退休金準備。
-
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為趙先生,雖然收入高,房貸、小孩教育費等固定支出也高,如何確保趙先生不因生病或其他重大狀況而影響家裡的財務狀況,也是一大重點。
解決方案:
-
可選擇兼具身故保障、豁免保費、複利增值功能的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,以10年期慢慢完成子女教育金的準備。
-
要被保險人皆為趙先生,太太以及兩個小孩為受益人,比起以小孩為被保險人,這麼做的好處之一是,趙先生若遇到重大狀況(例如失能無法繼續正常工作、不小心走得太早),不至於對家裡也太大的經濟衝擊;好處之二是,減少未來贈與稅的麻煩問題。

樂活退休金
50歲的陳小姐,小孩已經大學快畢業了,房貸也還清了一半以上,家庭責任減輕了不少,不過對於未來是否能夠有足夠的退休金在65歲後邁向愜意的人生下半場,卻一點把握也沒有,她與老公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,如果將來退休金不足,就把房子賣了,勞保年金加上賣房的現金,至少生活費應該不成問題。
問題分析:
-
退休後沒有穩定的現金流,長壽很可能成為一種無形中壓力。
-
退休後除了生活費,仍須將醫療以及失能照護所可能產生的費用進行估算,去過雖然保險買很多,但以投資型保單佔了大部分,對於現在以及未來退休後的生活幫助並不大。
解決方案:
-
檢視現有的保單規劃,並進行調整,只留下必須的保險,並將多餘的保險預算,改配置到更適合的商品,未來不需要賣房籌退休金。
-
選擇兼具身故保障、豁免保費、複利增值、退休金靈活使用這幾大要素的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,並以15年期(與剩餘房貸年數及預計退休年齡相符)的方式來逐年完成規劃,讓房貸還款期有保障,退休期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入直到109歲,花錢更安心。

傾聽需求、量身規劃、完整說明、售後服務

保險顧問 Lydia
現任-公勝保險經紀人 業務副理
證照 : 人身保險認證、外幣非投資型認證、財產保險認證

醫師

治療師

中小企業主
